《招牌经济学》
清晨六点十八分,王守业踩着寅时末刻的吉时,将那块鎏金浮雕招牌稳稳挂上门楣。"满意饭店"四个颜体大字在朝阳下泛着蜜色光泽,他特意让工匠在"意"字心字底上多描了两笔金粉——取个"心想事成"的彩头。
对街"老味道餐馆"的蒸笼白雾突然散了,李德昌攥着油腻的算盘冲出来,檀木算珠在青石板上迸跳如炒豆:"王老弟!你这招牌是要断我活路啊!"他沾着面粉的食指簌簌发抖,"街坊们在你家'满意'了,来我这儿不得横挑鼻子竖挑眼?"
围观人群里爆出嗤笑,穿真丝睡衣的包租婆突然插嘴:"老李头,你那'醋溜土豆丝'去年可吃出过创可贴!"笑声顿时炸了锅。
调解员郑大姐赶到时,两人正隔着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复印件较劲,王守业指着第五条"不得暗示贬损竞争对手",李德昌却翻到第二十二条"禁止使用绝对化宣传用语",郑大姐突然夺过文件:"都消停!王老板,你这招牌确实让人联想——隔壁是不是'不满意'?"
三日后,"尚可饭店"的新招牌引来奇效,穿亚麻衫的美食博主举着云台相机嘀咕:"敢用'尚可'当店名,不是米其林大厨就是扫地僧!"抖音直播里,李德昌表演"算盘开核桃"的绝活突然走红,油腻的灶台竟成了怀旧风打卡点。
月末盘账,两家营业额都涨了四成,郑大姐在调解记录本上写道:"商业竞争如做菜,火候差一分就糊,添把柴反而双赢。"只是王守业总望着招牌叹气——工匠死活不肯退那两笔金粉的工钱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