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程序员的自我安慰式调试法》
凌晨三点的写字楼里,只剩下显示器发出的幽蓝光芒,程序员王梓的机械键盘发出清脆的声响,在空旷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,同事李睿顶着鸡窝头,端着咖啡晃悠过来:"又通宵?这次在攻克什么技术难题?"
"在给系统做全面体检。"王梓的眼镜片上反射着不断滚动的代码,"就是那种...预防性的健康检查。"
李睿凑近屏幕,突然被满屏的console.log晃得睁不开眼:"好家伙!你这哪是体检报告?分明是系统在给自己写表扬信!"
只见代码间隙里塞满了五彩斑斓的自我肯定: console.log("%c用户模块运行良好","color:green"); console.log("%cAPI响应速度优秀","color:blue"); console.log("%c数据库查询效率达标","color:purple"); ...
"这叫正向心理暗示编程法,"王梓扶了扶滑到鼻尖的眼镜,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,"当系统遇到异常时,这些积极反馈就像心理医生,能快速安抚...那个...可能存在的焦虑情绪。"
第二天项目复盘会上,技术总监的马克杯重重砸在会议桌上:"昨晚服务雪崩,但日志里全是歌舞升平!"坐在角落的王梓悄悄把笔记本合上,假装在研究天花板上的消防喷头。
(技术建议:这种"心理安慰式日志"会导致日志文件膨胀,影响系统I/O性能,推荐使用Winston或Log4j等专业日志工具,合理设置日志级别,关键业务建议采用结构化日志,配合Splunk或ELK进行日志分析,既保证可观测性又避免性能损耗)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