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吃瓜

儿童

51吃瓜

《一块钱的财政学》

语文课上,李老师扶了扶金丝眼镜,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"¥"符号。"同学们,今天我们来做道生活数学题。"她特意看向坐在第三排的小明,"如果你现在有一块钱,再向你爸爸要一块钱,这样你一共会有多少钱呢?"

小明咬着带牙印的铅笔头,突然把作业本拍得啪啪响:"报告老师!还是一块钱!"这个答案让教室里的窃窃私语瞬间凝固,连窗外偷听的麻雀都扑棱棱飞走了。

"哦?"李老师蹲下身平视着这个总是系错红领巾的男孩,"能告诉老师你的理财思路吗?"

"这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!"小明掰着沾满橡皮屑的手指头,"上周五我存了五块钱,问爸爸再要五块想买变形金刚,结果他把我原来的五块也收走说'替你保管'。"他模仿着爸爸掏口袋的动作,活像个老练的会计,"昨天我试验了只要三块,结果连储蓄罐里的两块硬币都不见了!"

教室后排突然爆发出小胖"我懂!"的喊声,紧接着响起一片窸窸窣窣的翻书包声——原来不少同学都在偷偷记录这个"家庭财政定律",李老师望着这些无师自通的小经济学家,忽然想起教育学教授说过的话:"儿童是天生的社会观察家,他们的'谬论'里往往藏着最真实的生活样本。"

(教育观察:这个课堂插曲生动呈现了"经验型学习"的典型案例,当孩子将具象生活经验抽象化为认知模式时,往往会创造出令成人惊讶的逻辑链条,这种看似滑稽的思维过程,恰恰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"同化"机制的绝佳体现。)

51吃瓜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最新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51吃瓜

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

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